氪金玩命的登山消费新中产必一运动<
发布时间2024-07-30
但没有接触过登山这项运动的人,其实很难理解这句话,只有真正的登山者才知道其中的奥义。
即使不是登山爱好者,也知道王石、张朝阳这些商业大佬都是资深的登山爱好者,他们在各种场合尝试安利这项运动。
现在,国内登山旅游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火热年代,正成为越来越多户外爱好者的新宠。冬奥会之后,滑雪升温,带动了登山项目,比如长白山就成为新晋网红目的地。
登山和滑雪一样,属于极限运动,考验的是人类对于极限的挑战,因此特别需要抱团取暖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寻找同好者。
“为了找到一些年轻力量投入本地登山组织的怀抱,我感觉真的是微博微信豆瓣连QQ各种渠道都用上了”。
原因很简单,首先登山设备需要成本,其次有登山经验以及时间地点契合的队员极其难得。
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相关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泛户外运动人口达1.45亿人,占运动人口的33%。也就是说,有三成以上的运动人口参与了泛户外运动。
而携程主题游平台发布一份《2018年徒步登山大数据报告》显示,徒步登山正在成为年轻人、高端人群的重要休闲方式。
《奇遇人生》中窦骁和主持人阿雅挑战查亚峰,圈粉无数,甚至有网友发出感叹:“赐我一个这样的旅伴一起爬山可太好了”
窦骁很早就建立了和大自然的连结,攀登过五座山:哈巴雪山、西雅图雷尼尔雪山、乞力马扎罗山、南针峰、查亚峰。
“每一次登山都会是一个新的体验,在你不断一次次试探自己的过程中建立了勇气,它跟鲁莽是不一样的,它跟玩命更是不一样的。”
企业家大佬中热爱的登山的很多,王石最具代表,从万科董事长到登山达人,他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完成这一身份的转变。
无论是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、还是南极的文森峰、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或是欧洲的厄尔布鲁士峰......都有王石的足迹,王石还当选了中国登山协会的副主席。
搜狐张朝阳从2001年开始喜欢上登山,登上过四姑娘山、珠穆朗玛峰、西藏登山……
登山之前张朝阳喜欢舒服的生活方式,在登山之后,发现把爱好与商业结合起来是很好的一种行为。
当说起登山运动的起源时,津津乐道的是1786年勃朗峰的首登。但事实上,自那以后登山运动的发展依旧缓慢。
1994年,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制订了一份阿尔卑斯山82座4000米山峰的正式列表,从1786年~1855年的近70年中,仅有约10座4000米级山峰被首登。
究其动机,最早的登山者都是阿尔卑斯山下的猎户和采水晶人,攀登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,而勃朗峰的首登也只是源自一次悬赏。
襁褓中的登山尚未从其他动机中摆脱出来,还没有完全蜕变为一种体育运动—即攀登本身就是目的。
而国内在1958年成立中国登山协会伊始,登陆山峰成为了国际上举世瞩目的登山重大事件,与如今的登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。
同样的,在中国登山协会创立初期,国内各大名校中国地质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等纷纷成立登山社。
在国内,登山运动的起源最早是在1998年,一些崇尚自然、向往自然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汇集,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山野间进行徒步活动。
以广大学生为代表的徒步登山才正式进入爆发期(同意样也以增强自身体育素质,以及运动爱好为目的)。
对于单调乏味,只有“卡拉OK”的九十年代来说,这种既有打着征服自然、享受自然,又充满刺激与挑战性的旗帜徒步活动,很快就将户外运动的热潮带向全国各地。
于是也产生了那个年代最著名的登山者和向导,那时候的登山者,用简陋到不可思议的装备首登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。
随着攀登技术和装备的进步,攀登速度显著加快,攀登竞速虽然不像竞技体育那样,却也在悄悄的进行。
飞伞、滑翔伞、极限滑雪和直升机的普及,使得快速下撤以及在不同山峰间转移成为可能。
从新路线,到solo、冬攀 、冬季solo,无器械的自由攀登、连登、冬季连登,各种各样的攀登方式激发无穷的创意。
不过,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科技以及登山设备的进步,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山峰之巅。
根据携程数据显示,年龄分布上,经济状况良好,身强体壮的31-40岁人群最青睐徒步登山,占40%,其次是41-60岁人群,占31%,20-30岁的年轻人占25%,但这一人群增长最快。60岁以上及20岁以下人群分别占3%、1%。
登山是户外运动中最具挑战性,最具吸引力,运动设备配置最高的一项。而登山也分为入门与进阶。首先是入门,入门级雪山分别有四姑娘山二峰、哈巴雪山、半脊峰、雪山之子奥太娜、那玛峰、玉珠、洛堆峰等。
据专业登山运动员介绍,仅配置一套入门级登山设备,包括墨镜、登山杖、登山靴以及衣裤就近万元,如果再购置登山包、绳索和锹具等专业高海拔登山装备,费用不必一运动低于4万元。
而最便宜的公司为尼泊尔当地登山公司,部分小型登山公司的团队费用在3-4万美元/人。
其次,如果想要徒步珠穆朗玛峰、喜马拉雅山等进阶山峰,必须拥有7500米以上的登顶资格认证、以及更加丰富的技术型雪山攀登能力,此外还有逐年增长的攀登费用亦是众多登山者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。
有数据显示,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攀登费用,已经从2016年的4万美元/人,上涨至2019年的4.59万美元/人,约合人民币31.78万/人。而在位于中国境内的珠峰北坡,一家西藏专业登山公司对记者的报价接近46万元/人。
2003年,52岁的王石成功登顶珠峰,成为中国当时年龄最大的登山者;在1975年登珠峰把睡袋让给藏族同胞,冻伤截肢的无腿大爷夏伯渝,仍然十年如一日训练,经过40余年的坚持,2018年成功封顶珠峰。
而如今,在消费升级大趋势,以及王石等名人带动下,登山正从高端人群向中产阶级家庭蔓延,成为年轻人在户外运动人均投入最高的一块市场。
从小红书上看,关于登山的笔记超过15万篇,徒步登山甚至成为部分年轻人每年都要完成的目标之一。
《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》调查显示,2021年国人消费意愿最强的的项目是旅游与保健养生。
山地户外旅游数据上涨了163%之多,整体的山地户外产业也是成倍的增长。2020年到2021年山地旅游产品的消费人次比2016年增长了63%。
三特索道甚至实现了扭亏同时赶超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,足见登山赛道的火热。
商业登山,是指登山客户支付一笔费用给探险公司,由探险公司负责高山上的服务。
相比国内严苛的登山限制,国外大量的商业登山公司存在着不合规行为,造成了很多灾难性的后果。
低成本登山吸引了经验匮乏的客户,并得到了经验不足的向导的支持。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19年,11例死亡中有8例是由低成本运营商操作导致。
在产品方面,以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登山为例(国内),线元(以上消费数据不包含大交通)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徒步登山对不同的人确实具备着不一样的重量,但在实践过程中,首先一定得是敬重生命。
<